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勇做科技创新“追光者” | 王转:科研“尖兵”就要迎难而上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1-22 浏览次数:

【编者按】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驱动力。

日前召开的贵州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向获得2023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奖的121个项目(个人)颁奖。

这些优秀成果代表了贵州省在科学技术领域的重点方向和突出成就,为全省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明确的科研导向,引导科研工作重点聚焦于符合贵州发展需求、具有较高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的领域,有助于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推动科技创新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

这些优秀成果背后,是无数科研团队“甘坐冷板凳”的默默付出,他们主动且坚定地融入创新发展大局,与这片土地同频共振、双向奔赴。

科学的永恒性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寻求之中,以探索者之态追寻永不暗淡的科学之光。心中有丘壑,抖擞精神,坚毅无畏……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科技创新“追光者”的讲述。

11月21日上午,贵州交通职业大学建筑工程系教师、贵州省高等学校建设工程高性能修复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转参加完全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后,又匆匆赶回学校,向团队传达大会精神,与团队分享项目获得2023年贵州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的喜悦。

/data/upload/image/2024/11/cafc132f50973d3de5906b0a2caf92d7.jpg

王转接受采访

“这次大会让我感受到省委、省政府对科技人才的重视,不管是人才引进,还是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科研平台打造,都给予了大力支持。”王转说。

作为团队负责人,王转带领团队和贵州省铜仁公路管理局、贵州路陆邦公路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新型BMH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项目,获得贵州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随着高速公路路网不断完善,养护需求持续扩大,贵州高速公路行业由‘投资建设’向‘建养并重’逐步过渡。”王转表示,基于传统类型材料在公路养护工程应用中存在的缺点与弊端,开发一种适合当前道路养护性质的新型沥青混合料势在必行。

为解决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路面沥青材料的“卡脖子”问题,开发出更节能、更环保的新型沥青材料,王转主动请缨担任新型路面沥青材料开发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长期深入生产一线开展试验数据样本收集、原材料筛选、性能测试等工作,用7年时间坚持和企业协同研发了新型BIM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技术。

微信图片_20241121160200.jpg

王转(右二)在生产一线

“我们最终形成以材料开发为基础,技术应用为主导,设备开发为辅助的体系化创新成果,填补了国内外常温沥青混合料大面积铺设应用的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王转说,该技术目前已在全省市政养护及公路养护等70余个管理单位落地应用,和传统施工工艺相比,可节约燃油90%以上,节约周期养护经费30%以上。

“项目从立项、攻关、转化应用,一路走来很不容易。”王转感慨颇多,这个项目对于学校和团队来说意义非凡,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实现了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团队克服种种困难,也一步一步收获成长。

在刚开展这个项目时,王转也面临高职院校科研立项难、人才不足等难题,但她没有退缩,一边带领团队扎根一线和实验室开展技术攻关,一边争取立项支持和人才队伍建设。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搞科研工作就是盯着目标不放,主动迎难而上,越战越勇。”王转说。

/data/upload/image/2024/11/935b77a71327611e9ea6dca81e70f895.jpg

项目转化后生产的材料

令王转和团队欣喜的是,近年来随着全省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她和团队的科研工作也得到了更多支持。她表示,“这次获奖就是很好的证明,也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进一步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和推广,更好地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时不我待,面对当前科研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王转建议,希望赋予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全面激发创新动能,加快塑造发展新优势。

来 源:天眼新闻

一 审:李 曜

二 审:鲁 熙

三 审:李晓艳

贵州省贵阳市清镇职教城西区   邮编:551400  
联系电话:0851-88133666   传真:0851-88133666

版权所有:贵州交通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