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记者 郭红宇)2024年6月1日,“教育数字化转型与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及应用研修班”在贵州交通职业大学开班,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教育界和企业界代表齐聚一堂,分享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探讨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应用。
教育数字化转型与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及应用研修班开班
全国性研修班的承办,得益于贵州交通职业大学长期以来在数字赋能教学方面的深耕,也是业内对学校数字化建设的肯定。
近年来,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贵州交通职业大学拥抱新技术,以数字赋能教学,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赛道。
基础设施数字化 打造智慧教育新生态
2019年以来,贵州交通职业大学以双高建设为契机,打造信息化标杆学校,不断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教学场馆升级为教学数字化创造条件
通过数据中心一体化建设,建成包括16个计算节点的数据中心,处理能力达1.19THz,实现资源、系统、数据全汇聚,开放、共享的数据为构建数字化校园提供了有力支撑。
推进既有教学设施数字化更新,建成10间智慧教室、197间多媒体教室。尤其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资源共享,满足了学校各专业数字化教学、虚拟实验教学需要,构建出符合新兴高技术发展的智慧教学环境服务。
……
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不仅提升了信息获取的速度与效率,还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交流,为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整合提供了有力保障。
教学模式创新,打破教育学习的时空限制
从贵州数字经济战略实施到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从教育数字化转型到“三教”改革。2023年12月,贵州省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培训班在贵州交通职业大学举行,全省120名骨干专业教师参加集中培训。
长期以来,贵州交通职业大学始终把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与发展作为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工作。承办国家级、省部级培训班,常态化开展校内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竞赛,为学校教职工数字教学能力提升、数字化教学应用奠定了基础。
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教务系统、实训教学管理平台、教学监控平台、课程平台等普遍应用,推动着教学改革、课堂改革。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考核手段、教学管理和在线交流方面的信息化处理,则进一步提升了教学提升效率。
2024年贵州交职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
学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了丰富的在线开放课程和虚拟仿真实训资源,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实现了教学资源的跨地域共享。这些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如今的贵州交职大校园里,学习不再被时空局限,学生可以通过众多平台、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教学管理愈发高效,教师通过教学管理及监控平台的应用,能全面及时掌握教学活动,教学秩序更加规范。
管理流程优化,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
2019年,教育部启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2023年,教育部要求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应建尽建、全面覆盖。近年来,“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成为高校德育新模式、新生态的构建和塑造的重要抓手。
贵州交通职业大学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过程中,坚持数字化赋能,推动校园管理更新提质。
以“一站式”学生社区云平台、微信公众号、学院官网、学院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官方抖音、交院万象、聚交青春、今日校园—易班APP等新媒体平台为载体,将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一站式”网络平台矩阵,也促进了学校师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提升。
数字化管理提升效率
同时,学校不断完善“辅导猫”“今日校园”等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2024年,在原有集“实施、管理、评价、考核、分析、预警”六位一体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开发“三全育人”小程序,支持学生在社区根据个性发展需要选修素质教育特色课程,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此外,该校还通过搭建智慧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各项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处理与智能化决策。这些平台涵盖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资产管理等多个领域,为学院的管理提供了全面、精准的数据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还开发了高校智慧化节水管理集成平台,通过用水管理系统、管网主动报漏系统等手段,实现了对用水量的精准控制和实时监测。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学院的运营成本,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10月,贵州交职大的《导游业务》《中国文化实践课程》《自动检票机——解锁检票新技能:故障排查与快速恢复》《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四门课程,入选首届高等院校数字化国际课程征集活动优质国际课程名单,其数字教学成果再次得到国家级肯定。
以数字技术为引领,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教学、数字化管理三大领域的持续突破。贵州交通职业大学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赛道。如今,完成高职向职业本科转变的贵州交职大,正在虚拟校园、人工智能持续发力,深化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才而接续奋斗。
来 源:众望新闻
编 辑:陈 磊
一 审:金 文
二 审:鲁 熙
三 审:李晓艳